八月一日原住民日剛結束不久,那時熱門社會話題除了李登輝先生之外,當日我滑著 Instagram ,見到知名雜誌 VOGUE Taiwan 最新一期的雜誌封面,瞬間抓住了我眼球的注意力。要首先感謝 Celine Hsu 分享的溫柔觀點,收到我的文章草稿以後,她回覆我:
我想這是時尚產業牽扯著人文很重要的轉變,大家能夠更包容以及用更溫榮的角度去理解彼此,相信此撰文一定可以把這樣的心情傳達給更多人。
補充推薦:Celine 在讀完政大廣電後,為了追尋夢想而前往巴黎 Parsons 就讀 Fashion Studies,訪談性 YouTube《媽媽說藝術不能賺錢》有邀請到她做專訪,若對 Fashion Studies 感興趣可以前往了解,其中我最喜歡她對時尚的定義: 「時尚是一種身份的表達和認同。」
八月刊的封面主題是阿美族太陽部落,跟以往不一樣的是我也在上面感受到溫柔和諧的訊息,而非奢靡高端的階級距離感。這不禁讓我好奇是什麼樣的幕後人員促成了這次的封面企劃?單憑一張封面又能傳達出多少意義?當奢侈與快時尚產業遇上永續與本土文化的議題又將怎麼活出更好的未來?
本篇綱要
〇、前言
一、什麼是原住民日
二、2020八月號Vogue雜誌封面
- 於寶島站在一塊赤誠地對話
- Reflection of the Time 時代的映照
- 真實的攝影眼
三、當奢侈遇上永續
四、選曲時間
五、參考資料
一、什麼是原住民日
2005 年起,每年 8月1日 是臺灣紀念原住民正名與自我認同的節日,除了消除過去「山地同胞」的標籤式用法以外,正名故思義包含了恢復傳統人名,以及部落地方命名的使用等。因此現在我們所習慣的「原住民」這個稱法其實是由正名運動爭取而來的,不然過去原住民們都被稱為山胞。[1]
不過正名運動的主要意義可不僅只是恢復名稱,這之中涵蓋了彰顯族群主體意識、爭取既得的尊重,以及在這片土地、社會上同樣身為台灣人的正當權力。
你的路和我的路不一樣,你的救世主不是我的救世主,你的永恆不是我的永恆。但事實是,所有的生命是一個生命。
瑪洛・摩根 Marlo Morgan
NPOst 編輯室在採訪 Mata Taiwan 的原民新視角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這句話,很鮮明、深刻,它源自美國醫生瑪洛.摩根(Marlo Morgan)的小說《曠野的聲音》[2],我想這是句在講訴同樣是在一片土地上的生命,但多元和獨特性是必然存在的,在同個國度裡我們能團結一心以此為榮,同時也不用迫使彼此走同樣的路, 抱持尊重與開闊分享的心態才是自由平等。
二、2020八月號Vogue雜誌封面
1) 於寶島站在一塊赤誠地對話
過去我們所熟悉的時尚雜誌封面大多都如同以下 Google 搜尋結果,以模特兒的特寫獨照為主,第一時間可以接收到精緻的妝容、昂貴的服飾、高冷的表情等,時尚被定義的氛圍一看便知,世界各地皆是如此。
這樣的形象策略總是有一種隔著玻璃觀看的距離感,或許這是高端時尚想給人的感受和定位,不然和平價品牌有何區別呢? 但隨著技術與學習門檻不斷降低,媒體與資源愈來愈多元化,現在任何人只要有心便能製造雷同的風格手法,平價服飾也能被包裝成更高售價的產品,如何去說故事和展現核心價值才是出類拔萃的關鍵點。
看著名人們高冷時尚的大頭貼一字排開,乍看之下難免會感到無趣,好似一片選美廣告牆。世上各式媒體形式又爭奇鬥豔的情況下,勢必需要絞盡腦汁做出新的構想。有些媒體偏激地說「時尚需要話題,爭議引來話題」,具爭議性且擁有衝擊力的影像利用情緒的張力,反而博得注意力與收視率,這樣的傳播力是否讓社會走上了對立的關係呢?值得閱聽者們省思所接收到的訊息。
以下這篇文章「 2018自選五張臺灣時尚雜誌封面,以及年終回顧 」我認為分享了不錯的觀點給大家,作者劭任精選了 2018年五張臺灣時尚雜誌的封面來細說評論。(順帶一提,其實有第六張封面之我也是很喜歡焦安溥的作為)
「對比」是一個很有力度的呈現方式,也容易讓觀看者感受到視覺張力,這種設計手法理論上並不完全錯誤。像是很久以前全裸的 Lady Gaga 一身生肉片造型就引來廣大的爭議和關注熱度。人們驚嘆、動保團體憤慨。[3] 極端的手法或許在道德價值觀上受到駁斥,但這就如一把雙面刃,最終仍達到了數字上的目標,這是血淋淋的現實。
這次見到台灣 VOGUE 八月份封面就優雅地打臉如此一說,將高端時尚的包袱卸下,與少數民族站在同個水平線上對話,我們見到了新的可能性。
就像一首表面平靜如水,卻能深深唱出幾十年人生歷練的民謠歌曲,富有撥動人心的故事色彩。VOGUE Taiwan 提供了一個溫柔的舞台。
2) Reflection of the Time 時代的映照
孫怡專訪-失敗?那就爬起來就好啦! Wazaiii
如果你對 VOGUE Taiwan 現任全媒體總編輯感到好奇,可以前往拜讀 Wazaiii 的專訪,我這裡不再重複敘述太多。每個作品誕生的背後總有個靈魂,若想要了解肉搜是一個辦法,第一關鍵或許就是先看主導者是怎麼想的,以及為之付出的許多幕後角色。
我很喜歡孫怡總編提出「Reflection of the Time 時代的映照」這個註解。VOGUE Taiwan 將品牌定位已不僅是許多人為之嚮往的時尚標誌,它是一個可以反映當代全球議題的發聲載體,將這個世代的多元觀點、需要被關注和尊重的議題,用各種文化角度與審美觀咀嚼後寫出來。我們可以體會到孫怡善用了她的成長背景以及開闊的視野,與她相同理念的團隊一起落實這樣的精神,讓本土的美形成國際語彙。
框架的存在是由外而內地探索,再由內而外地打破,新世代部分的隔閡將會逐漸模糊消散,國際視野也不斷透過各種媒體被帶回來。正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快速變動的年代,更有機會走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3) 真實的攝影眼
這個鍾靈不是天龍八部的鍾靈,而是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國際攝影師。她也和我們熟悉的蔡依林、田馥甄、林宥嘉等合作拍攝過,以及吳青峰《太空人》那張紅/紫色的大頭貼就是鍾靈拍的。
「我從他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自己想講的話。」青峰說 [5]
看遍攝影師 Zhong Lin(鍾靈)國內外的媒體報導與專訪,以及這次參與太陽部落的作品後,你會感受到他十足認真在超越自己身上。鍾靈的作品向來以令人感到怪誕的風格與色彩飽和鮮豔的形象在攝影界造成廣大的轟動。此外,她偏好拍攝的主體通常不是典型的世俗美,而是具有強烈個人特色的人物,像是正向地挑動大眾的審美觀,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存在著多元的美。我認為鍾靈是一位很會用影像為人物說故事的攝影師。
在疫情爆發後,許多經常在天上飛的攝影師們不免都受到了影響,鍾靈也是。但身為一位藝術家,她並沒讓自己的創作能量空閒下來,於是展開了365天的攝影計畫[6],每天都要產出新的視覺想法並落實。即使已經擁有「鍾靈風格」,這同時是許多創意者們終其一生在找尋的,不過她不希望自己只被貼上一個閃亮標籤而定型, 標籤或許是被人貼上的,但自己也可以將它撕下,或是再次創造新的。
VOGUE 八月太陽部落系列攝影作品 中,若女模特兒象徵的是時尚界,除了只要遇到與原住民站在一塊的便減少了怪誕的成分,並且運用構圖的方式真確地傳達「平等」、「真實」的感受,例如:女模特兒與原住民男子們站的位置是平等和諧的、運用借位的方式將原住民巧妙地擋在 model 前方、model 獨照時會與大自然環境等作配合等。
三、當奢侈遇上永續
1) 心中有個理想嗎
除了談論本土文化的議題之外,也想到全球都在不斷討論的「永續(Sustainbility)」。每個人對於永續抱持的態度皆不盡相同,顯現的行為當然也就不同。這讓我想到一個題外的故事:
有一次我吃完自助餐便當,由於要做資源回收分類,我想著清洗一下比較妥當。這時候朋友也吃完了邊正拿著他的空餐盒,並看著正在洗碗槽前的我說:「不用沖那麼乾淨吧?我看樓下回收處大家也都隨意耶。」當下我只好氣又好笑地回他:「不好吧?」但我需要用自己的觀點來糾正朋友的想法嗎?
我後來拿著洗好的餐盒想了一下,腦中浮出一句古老的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暗暗地感到有道理,重點在於第一個詞。如果你有個理想,就至少必須先把自己做好。 若你今天相信做好資源回收能造就更好的社會,那不需要執著於干預他人的想法,自己也可以持續這麼做。
2) 改革式身體力行
最近臺灣有則新聞告知大眾一個好消息,2022年七月起將禁止食品名稱使用「健康」兩字誤導民眾[7],這令許多身體力行健康生活的人感到革命成功。
我當下立刻分享給看不慣那些偽裝成健康事物的 4njiu ,她當日便直率地發了文散播這個大快感受,如果你對建立身心 Healthy Lifestyle 感興趣可以去追蹤 她的Instagram ,是個幽默風趣、真實又有故事的人,她經常性在 Instagram Stories 上整理國內外健康知識,用幽默但認真的正向態度分享給大家。
當遇到奢侈品與快時尚並發覺他們的理念與你背道而馳的時候,絕對可以選擇思考「為什麼要購買」,我們先找到原因再下決定。像是看到某個人穿戴起來很時髦進而渴望效仿,在腦衝想要買下去前,不妨想想自己為什麼需要那個物件來讓自己看起來時髦,或許真正需要的是自信心。
在光鮮亮麗的衣服配件背後,顯然是面對了產生許多廢棄物、耗費資源、削價勞力等問題。當我們一個接著一個做起有意義的購買行為後,因應地球環境以及人類心態逐漸改變的因素,時尚產業也需要不斷地改善他們的企業方針。[8]
不友善的事業不會完全消失,但將會有可能慢慢地衰萎,你也是為理想世界改革中的一份子。
四、選曲時間:安久 Enjoy — 老王樂隊
這是一首第一次聽還好,在聽第二次以後閉上眼時心會揪起來的歌,尤其在第一次副歌過後。
「安久」其實是一個用來吃飯玩鬧的學生空間,是老王樂隊團員青春時期的重要回憶。在這首歌中,被象徵成為了出社會前純真又無憂無慮的時期,要笑就放聲地笑,要哭就讓淚水直直流下,活在這些歲月的我們不需要刻意隱藏我們的喜怒哀樂,「Enjoy」這個字在這裡用得十分貼切。
「對當時的一切不會有過多懷念,但我們都很慶幸自己也曾經擁有過這樣的無憂無慮、天真浪漫」這段話說得很坦蕩。[9] 老王樂隊
這首歌是在詮釋一場心態轉變的感受,給被迫必須要成為圓滑世故的大人的我們一個出口。同樣的像是在提醒我們在面對任何世代更迭,不論有多黑暗、不公不義,都要記住心中曾經擁有的那一道火光,那個純粹的軟肋會是我們彼此的救贖,也是勇氣的來源之一,提著它繼續好好生活。
末、參考資料
[1] 原住民族日-維基百科 [2] 「團結之前,先理解我們不一樣。」Mata Taiwan 的原民新視角 [3] 不挑釁沒意思,10大最受爭議時尚雜誌封面 [4]|Wazaiii專訪|首位時尚名媛總編輯!《VOGUE》全媒體總編輯孫怡的「屁孩」哲學 [5] 吳青峰做新專輯治愈了自己,他埋的這些梗你懂嗎|碟中諜 [6] Zhong Lin challenged herself to take one portrait a day for an entire year 、 Photographer Zhong Lin is creating a new image every day for one whole year [7] 食品名稱禁用「健康」兩字 新制2022年7月上路 | 自由時報 [8] 15 Indigenous Designers on What Sustainable Fashion Is Missing [9] 老王樂隊最新單曲〈安九〉譜寫從學生成為大人的心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