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猶豫?如何提升行動力的五步驟

「你總是可以朝著自己的目標,快速地朝它移動」朋友對我說。原本只認為自己純粹是一個 做了再說 的急性子,當下卻真實地意識到這個缺點同時也能是優點。下面文章我不會用遙遠的成功人士作舉例,而是分享個人的經驗與觀點。‍

我想要___,但遲遲沒下文。

你有沒有想嘗試的事情,卻沒能堅持下去,或連踏出那第一步都感覺距離你好遠。思考很久的計畫、夢想或是想追求的人事物,因為過多的顧慮和遲疑,一直都沒有付諸行動,放著放著,也就涼掉了。

這種感覺你有幾分熟悉嗎?你可曾想過為什麼嗎?

01. 為什麼不執行,你在猶豫什麼?

碰上問題時,很顯然地首要任務就是要去挖掘根本的原因,接著去想方設法解決他。就算今天我們真的決定放棄這個計畫了,假如你沒有一個強烈的「為什麼」不堅持做下去,那很可能就是在對自己拖延與逃避。這樣子不就跟曖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嗎?

曾經多次放棄計畫的自己

我過去曾準備考取海外研究所,第一次是內心只有嚮往,但並沒有一個強烈的動機,加上家人實際上不支持,當時二十歲的我也不確定未來要做什麼,認為這樣的投資太不實際,就這樣不了了之 — — 十足的空想家例子。

第二回我認真地花了三個月思索自己要朝哪方面進修,積極地建立了各種學校的表格、爬遍了各國網路上的文章和學校官網、考到了想要的成績、做了相關的作品、帶著自己寫好的 SOP 找顧問諮詢,甚至說服家人們等。

正當認為自己貌似走上正途時,我再度遲疑了。

找到讓自己心服口服的理由

後來當我慢下來捫心自問,且不再去在意其他人的看法,而去評估自己內心的想望是什麼樣子,也因為見到全球疫情蔓延,以及親人生離死別的影響,進而發現自己首要注重的事情是家人與健康,且骨子裡相信現在成長也不見得一定要透過這種投資方式。

對比出國的優缺點和必要性後,作出了最終抉擇,並確認自己不會有遺憾感。後來我也立刻開始執行其他的目標,試圖接近我的理想生活,擁有一個具挑戰性且發揮所長的工作、下班後有培養興趣的時間、亦達成現階段想陪伴家人的願望,此時自然而然過得比過往還要身心快樂與富足。

放棄不全是件丟臉的事情,只要你坦然面對。就跟柔道一樣,總是要先學會如何預先摔跤,接下來才能因為更了解自己而贏得更多勝利。

以此類推:

假設你今天要執行的事情是「健身」,卻老是日復一日地拖延著。原因若是個人懶散,那便是一個很弱的理由,是不是該從培養簡單的運動習慣開始做起。若是因為沒有自制力,也不願上網自學,那是否考慮找個夥伴或是教練呢?

但若你其實很愛自己現在的模樣,想要健身只是因為看到了趨勢想跟上,那真的有必要嗎?那會不會是方向壓根錯了,是否從吃得健康開始,維持好的體內循環,或是有那麼多其他種運動種類,找個你真正享受的吧。

當你排除了內心的阻力,才能繼續往前行駛。

02. 效仿創業家的實作精神

堅定了意志力以及想要執行某件事的決心以後,我們就該不斷地實驗、嘗試與失敗。

實作是一個大重點

看了一堆線上課程、查了一堆資料、翻閱了一些書本,沒有實作也只是紙上談兵,說到底是把它當成了追劇還是撫慰心靈的道具呢。

根據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MOOC) 研究顯示用戶們的完課率大約落在 5–15% ,而我也是個愛看教程自學的人,確實很多沒上完的課程,再者就算會得到一些受用的觀念與新知,跟實務操作還是有一大段落差。

現實世界中沒有一定對的路徑,而且有些路是必須自己走錯了以後,才能夠真的領悟。

你聽過哪個創業家一次就成功的嗎?微乎其微。

03. 遠離拖延你的人事物

有時候就是會有那個有時候,我們都有狀況不好的時刻,但要如何降低這種機率呢。

放下你的手機和娛樂產品,學習回歸專注:

當你真的有目標時,就會花時間去做那件事,我們都心知肚明滑手機是一件很虛度時間的事情,太久就不好了。如果你是用 iPhone 的話,建議可以使用內建的 Screen Time(螢幕使用時間) 功能監測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也可以針對某個你上癮的 APP 進行限制使用時間的動作,久了就會形成習慣。

視覺化你的代辦清單:

最會拖延你的人往往就是自己,每月每週每天都列出你該做的事情,不論是記在便利貼上、手機上、日曆上都好,選一個你最輕鬆便利的。例如我是使用 MinimalList 這個 APP 快速記下當日待辦,搭配 Apple Calendar 做整月的規劃,讓你的大腦能清楚跟著調配執行。

APP — MinimalList

製造積極正向的環境:

學著去判斷哪些活動該花時間參與,參與了你會快樂嗎?哪些人互動起來你是會感到充滿活力,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有的話就適量地去接觸交流,沒有的話檢視一下自己現在是怎麼樣的人,別氣餒。

但記得 “We are all human.” 別太苛責自己和他人。

04. 開始建立你的習慣和原則

  •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知道習慣不是一天就能夠形成的,你心目中的成功也是。”Better Than Before” 是一本在講如何掌握每日好習慣的書,我是沒有將它看完,但這類書的做法不外乎就是告訴你一個重點:「從最小、最容易的事情開始做,慢慢加乘去自然訓練自己成習慣。」例如:你今天立志要成為早起的人,就每天比昨天早十分鐘起床開始。‍
  • 設定截止日與獎勵:替自己的計畫設個停損點或 Deadline ,也可以視情況做個簡單的紀錄。這跟工作時的專案很類似,你也是你人生的專案管理者,必須替自己留意時間和成效。另外,「別急著吃棉花糖」教我們的事情,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辛苦完之後記得適度地犒賞自己一下。
  • 找到你的SPOT:假如你今天是要讀書,某些人可能到哪裡都可以讀,一些人需要十足的安靜,再或是就一定要有咖啡香的地方才能夠定神。重點是我們要熟知自己在什麼情況會最有效率,其他情況時又該如何面對處理。

05. 現在不做的話,以後會後悔嗎

這其實跟第一點很雷同,我現在每次在執行一個計畫前都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

「現在不做的話,以後會後悔嗎?」

「為何不?」

那其實答案很清楚了,排好優先順序後就跟著你的心走吧!

總結:成為一個行動派吧

這個網站也是這樣誕生的。正當我非常煩惱自己的品牌定位,該選什麼平台或媒介,以及自媒體該如何經營?卡關了幾天後我立刻轉了方向,花了一天架設網站,接著就立刻開始寫文章,讓規劃跟執行是同步運作的,未來再慢慢調整也是一種策略,或許能先用行動去間接啟發他人。

看完這五個步驟後,如果還是不去行動,那還是會和昨日一樣唷!

Photo credit: timlahan.com

Comment

This post doesn't have any comment. Be the first one!

hide comments
ShareTw.Fb.Pin.
...

This is a unique website which will require a more modern browser to work!

Please upgrade today!